扫黑除恶举报电话: 010-64392778

举报邮箱: bmca@ bmca.org.cn

银行业加速回归本源:大力整治乱象 缩表+回表
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18-01-10

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,2018年银行业监管力度不减,银监会将在以下方面继续整治市场乱象,包括公司治理不健全、违反宏观调控政策、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、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、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、违法违规展业、案件与操作风险、行业廉洁风险等。

2017年监管部门针对银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空前:全年银监全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,其中处罚机构1877家,罚没29.32亿元;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,罚款合计3759.4万元,并对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(一定期限直至终身)。

专家认为,银行业借助同业、表外等业务无序扩张的时代终结,全行业将持续挤出虚增泡沫。随着穿透式监管深入,表外业务将加速回表,资产质量将更加透明和真实,经营和发展策略也将回归理性。未来,向合规要效益、脱虚向实等才是银行业发展必由之路。

    加大处罚拆除隐患

2017年银监会大力开展系列治理行动,是对银行业自身的大体检、大整顿。数据显示,三违反专项治理中,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发现问题11534个,涉及金额4.15万亿元;三套利专项治理中,发现问题4060个,涉及金额3.78万亿元;四不当专项治理中,发现各类问题1.28万个,涉及业务金额6.16万亿元;十乱象治理中,发现问题3.13万个(次),涉及金额3.56万亿元。

通过大力整治乱象,银行业各种乱象得到初步遏制,防范化解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效。不过,一些领域积累的矛盾还会继续在银行业显现,一些业务发生变异也潜藏新的风险点,要实现银行业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根除乱象生成的体制机制因素。

金融风险化解是一场攻坚战,不仅仅是2018年,未来一段时间,金融监管部门都将大力拆除各类风险隐患,尤其是影子银行、交叉性金融风险等领域。接近监管层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,银监会将继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,严肃监管氛围,依法从严问责违法违规行为,特别是对那些问题查的不彻底、整改不到位、问责流于形式的,将加大处罚力度,真正使铁的制度、铁的纪律得到铁的落实,坚决打赢银行业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。

国有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认为,未来监管部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将成为常态。同时,为了打赢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,监管重心将从专项整治转向制度建设。通过完善制度建设,才能把短期治乱成果予以夯实。预计2018年金融监管薄弱环节的制度建设是重点,银行业务灰色地带、监管滞后于实际的情况,都会大大改善。

2017年以来,银监会坚持边防边控、边堵塞漏洞、边形成机制,全年弥补监管制度短板10余项,监管有效性得到增强。

持续挤泡沫

通过专项风险整治,截至201711月,银行间相互购买、代持理财产品现象得到缓解,理财产品特别是同业理财累计净减3万亿元,理财中的委外投资较年初减少5888亿元。表外业务逐渐回归表内,影子银行行为有所遏制,委托贷款中的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89亿元,表外业务增速由过去的50%以上降到19%。同业业务挤压出虚增的泡沫,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,余额分别比年初减少2.8万亿元和8306亿元。

银监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强调,“2018年治乱象成果将进一步夯实和巩固,以往虚增的泡沫也将持续挤出、银行业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做实另据透露,2017年以来,多家  城商行主动缩表,这一趋势有望在2018年持续。

实际上,2018年开年不久,银监会就发布《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》、并就《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》公开征求意见。这些都是监管部门引导银行回归本源、回归表内的实锤

在穆迪副总裁诸蜀宁看来,持续抑制影子银行活动,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。由于政府致力于降低系统性风险、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,中国银行业的运营环境将更稳定。

某股份制银行华南地区分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:监管引导银行业务回表,一是减少银行加杠杆的资金来源,二是砍去资金空转和嵌套的套利空间。两者作用下,银行资产、负债同步收缩是必然的。

曾刚直言,在监管治乱象、去杠杆的过程中,行业阵痛不可避免,预计未来中小城商行、农商行缩表压力尤甚。预计2018年银行业利润增速将进一步回暖,行业发展从规模扩张模式到资本集约模式的方向更为明确。

回归实体

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近期联合发布的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(2017)》指出,未来一年,商业在资产配置中将以信贷为主。

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,商业银行创新业务也将回归理性。未来的发展和创新都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,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,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。通过加大对消费金融、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投入,支持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。

曾刚指出,在一系列专项整治下,金融同业业务空间变小,回归实体经济是银行必然的选择。“2018年银行支持实体领域的方向很明显:一是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助力企业降杠杆;二是更好、更多支持普惠金融;三是配合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,支持租售并举等领域;四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,绿色产业发展空间极大;五是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,金融如何支持创新、科技发展蕴藏巨大市场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