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两条有关流动性的传闻刷爆了朋友圈。
一个是“央行电话指导要求银行投AA+以下债券”,一个是银保监会要求大中型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。
久旱的低评级信用债
对于第一条估计看上去会有些新奇。AA+代表什么意思呢?
简单来理解,通常国企是具备三A评级的,AA+看着也不低,但相对来说,已经是低评级了,这通常是民企的待遇。而债券市场的大背景是,三四年前还比较火爆,一些民企想融资,发债还是不错的一个选择。而另一边券商也因为这事赚的盆满钵满。
但最近两年,随着地方债务风险显露,公司债偶尔爆发的对付危机,低评级信用债市场的流动性已经接近枯竭。而这个政策的出现,无疑是重启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。
亮点在下面,我们都知道央行有一种手段叫MLF,俗称“麻辣粉”,可以理解为是“便宜资金”。而这个政策推行的时候,采用的是“回头看”的方式。如果对低评级信用债投的越多,能拿到的“麻辣粉”也就越多。
在这种激励制度下,银行必然是极大的动力完成“任务”。
放水的最后一道闸门
相对于这个略显晦涩难懂的AA+,银保监会的态度可就“简单直接”多了。从这个新闻来看,其中表达的态度已经不能再直白。
两个关键点:
1,大中型银行要发挥“头雁”效应。
2,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。
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官话,我们知道从年初到现在,在去杠杆的整体思路背景下,银行带头,再往下到几乎所有大中小金融机构,都是沿着这个思路控制规模。金融机构们的钱袋子收得越来越紧,企业苦不堪言,乃至影响到整个市场的流动性。
为何银行股们在年初经历一段美好时光后,就一蹶不振?监管的收紧态度,无疑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。
而现在,这个方向,或许真的要变了,如果可以改变为了“去杠杆”而导致的被动收紧,那么对整个市场流动性来说,无疑是一种“质变”级别的扭转。
现在看来,监管机构真的有点急了,还没等到周末,就开始释放两大利好。虽然前者让大家觉得比较新奇,受到更多的关注,但陶然认为,这不过是一剂“快药”——大行帮银行“代持”低评级信用债,直接释放基础货币,缓解了债券信用危局。但后者的意义明显更大,这象征着监管进一步的转向,放水的最后一道闸门松开了!